市人大代表张海波——使命在肩战脱贫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19日 点击数:1768
市人大代表张海波——使命在肩战脱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北寨镇党委书记,张海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铮铮教诲,竭尽全力为北寨镇的发展和群众的幸福生活谋出路。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张海波始终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根植在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为自己奋斗目标。
北寨镇位于甘肃省渭源县北部,是典型的北部干旱山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贫困发生率高达29.04%,贫困量大面广、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面对该镇严酷的自然条件,如何让群众摘去贫困的帽子,成为张海波最为关心的问题。
定西市人大代表、渭源县北寨镇党委书记 张海波:自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我在心里就暗暗下了决心,要当一名称职的、受人民拥护的人大代表,决不当挂牌代表。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决心,我在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任期内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多次走访了解后,张海波认为,只有依托项目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才能让脱贫有保障。五年来,北寨镇先后投入资金1.1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1个。现如今,水清了,路通了,住上新房了,孩子上学无忧,群众看病不愁,老人老有所养,项目建设带给北寨镇的是看在群众眼里、乐在百姓心头的可喜变化。
北寨镇丁家湾村丁家湾社群众 王世忠:现在的条件和以前不能比,出门是水泥路,家里进去做饭是自来水,家里进去是无线网,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张海波多次带领工作队入户访谈,深入基层,走村串户,下到田间地头,扶贫对象有什么困难,就想办法帮助解决什么困难,为全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到“良方”,逐步形成了全镇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四跟进”发展模式,形成了对象精准化、产业特色化、经营组织化、技能专业化“四化四步”思路,突破发展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牛、羊、劳务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脱贫政策是“钢”,只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发挥作用。张海波积极协调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会议,每周召开一次脱贫攻坚推进调度会,调解决贫困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按照乡镇党委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张海波不断理清抓党建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始终以甘肃党建APP为工作手段,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强堡垒、树旗帜、尚新风、促发展”的党建思路,组织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村干部结合村情户情对症下药,帮助贫困户选好产业、选准项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让群众参与发展、见证发展,切实帮助解决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症结问题,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北寨镇盐滩村下盐滩社群众 肖喜平:村两委班子干得实、干得好,带动我们农村致富,带动我们种蔬菜这步路也很好。
截至目前,全镇13个贫困村成功退出,累计减贫1198户487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9.04%下降到0.39%,实现全镇整体脱贫摘帽。
北寨镇郑家川村驻村干部 田玲:自张书记到北寨镇工作以来,他常对我们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去解决,他不仅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真正用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扑下身子到村入户解民情、知民意,身体力行的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大家都说张书记是我们大家的好书记。
张海波始终坚持把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经常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多渠道与群众沟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市人代会上,他围绕社会保障和民生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提交了3条建议,帮助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开展接待选民群众履职服务活动,解决选民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132条,征求到选民意见建议28条,列入意见建议办理8条。
定西市人大代表、渭源县北寨镇党委书记 张海波: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乡镇党委书记,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决心,让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考验,向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初心薪火相传,使命永担在肩。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新征途上,张海波仍在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实干成绩,诠释着一名市人大代表和优秀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品格和担当。
主办单位:渭源县人大常委会 联系电话:0932-4132335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