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渭源县人大    今天是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调研报告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专题询问调研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7日 点击数:1574

 

渭源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专题询问调研的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专题询问调研的通知》(人大常办电[2016]27号)要求,渭源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2016年5月6日至7日,对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查阅乡镇精准扶贫资料、走访贫困户、察看当地生产企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水电路房、输加种养、教培文卫、迁保贷商、异地扶贫搬迁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式,多方面、多层次对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成效

(一)深化思想认识,攻坚目标明确。全县上下认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准确领会中央和省、市有关扶贫攻坚工作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最大任务和最大责任,放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强化技能培训,建立帮村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和主体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干部攻坚克难意识和带动帮助能力不强的问题,引导教育各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强化责任担当,发挥能动作用,干群携手,齐心协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一主线,紧扣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对全县109个贫困村分年度制定了脱贫规划,实行动态管理,其中2015年实现脱贫42村3346户14744人,对目前尚有的52个贫困村1.12万户4.82万人贫困人口,其中2016脱贫31个村,6505户2.81万人,2017年脱贫21个村,4571户2.01万人,实现整县脱贫,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2元,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6元。其后巩固提高,到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着力基础工作,精准前提坚实。确认贫困对象时,明确要求,入户调查、收入测算和群众评议面对面进行,入户调查表和收入测算表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初步排摸的贫困户须由本村组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签字认可,之后交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会集体评议,村委会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公示,县扶贫办在县政府外网公告,确保真实准确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13户75425人(其中因病1130户5132人,占6.53%,因残306户1349人,占1.77%,因学2707户12140人,占15.64%;因灾22户88人,占0.13%;缺土地134户555人,占0.77%;缺技术4162户18167人,占24.04%;缺劳力664户2300人,占3.84%,缺资金7454户32634人,占43.05%,交通等基础条件落后160户708人,占0.92%,自身发展力不足463户1888人,占2.67%,其他111户464人,占0.64%),精准建档立卡,开展大数据管理平台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动态管理,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在此基础上,坚持按照贫困村有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教学点和卫生室、敬老院和幼儿园、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金融网点覆盖、综合商业服务、良好村容村貌和贫困户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基本农田、增收产业、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的要求,立足“缺什么、补什么”,逐村逐户列出需求清单,科学确定脱贫目标,合理确定脱贫时序,做到了扶贫对象清、贫困底数清、贫困状况清、贫困成因清,为扶贫政策精准聚焦惠及扶贫对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精准施策,又好又快推进。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对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求清单,确定扶贫项目,整合投入资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坚持适度超前原则,高标准规划设计,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确保施工质量。一是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2015年新入户自来水1308户,稳定解决了10075户贫困户通水问题;改造农村电网261个社650公里、动力电103个社362公里;硬化农村道路402公里,砂化道路416公里,特别是在整村推进道路建设中,县财政自筹资金748.81万元,每公里配套15万元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完成贫困村村内道路硬化68.25公里;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5个,改造危房3700户。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累计投入52.15亿元加快县城建设,县城面积达14.15平方公里,承载能力、辐射带动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上湾等特色城镇,投资15.64亿元,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44项;完成了五竹、上湾、会川、路园等小城镇风貌改造,建成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等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7个“万村整洁”村。二是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推进教育扶贫。先后投资5.17亿元,累计划拨学校建设用地550亩,完成了第三高中等12所学校的搬迁,新建校舍22.03万平方米;2013年以来,出台优惠政策,累计投入资金687万元,引进紧缺专业教师89名;2015年新建村级幼儿园22所,在全县135个无幼儿园的行政村,依托完全小学及教学点全部开设了学前班,对50所学校实施改薄项目,培训教师3028名(其中培训贫困村教师864名),全面落实了贫困家庭各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补助等政策。新建乡村舞台10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7个。认真落实农村一二类低保政策,实现1053户贫困户3927人政策兜底脱贫。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按照“每村开展1场集中培训,每户发放1本培训资料,每个劳动力培训1次”的“三个一”培训目标,财政安排扶贫资金365万元,组织人社、农牧、劳动等方面技术人员,实施劳动力能力素质提升暨“百日农民冬训”工程,将培训内容、人员、成效精准对接到贫困户,实行“菜单式”全覆盖培训和发证登记管理,共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03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7739名,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6886人。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按照“政府推动、能人带动、市场拉动、服务促动”的发展思路,全县走出了一条“政府+协会+品牌+市场+基地”五位一体的劳务经济市场化运行服务体系,2015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7.0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08亿元。特别是针对持续秋旱造成的农业损失,积极组织2845名群众赴疆摘棉,人均劳务收入7600多元,并对1723名精准扶贫户由县财政全额报销往返路费,人均补贴车费350元,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四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着力培育壮大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牧业等增收产业,突出能人、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引导贫困群众广泛参与全产业链利益分配,形成了贫困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走、新型经营主体带着产业走、产业带着贫困户走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全县已发展产业专业村208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49个,实现了全县109个贫困村1.73万户贫困户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加入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五是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充分发挥财政担保作用,撬动金融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三年累计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0.82亿元,其中2015年新增11.13亿元,增速达45.96%,高于其它贷款平均增速42.94%,累计投放双联惠农贷款5.8亿元,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创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投放使用方式,充分利用贷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采取“贫困户+产业”模式,投放个人类贷款6808户3.4亿元,初步测算户均可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2500元;采取“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投放带动类贷款2506户1.25亿元,并按每年7.5%的比例连续三年直接向所带动贫困户分红,户均年分红达3750元。在有贫困人口的213个行政村和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扶贫互助协会(在全省贫困县率先实现村互助协会全覆盖),扶贫互助金总量达到5302.4万元,村均达到25万元。落实中药材政策性保险5.36万亩、马铃薯25万亩、玉米4.9万亩,农业保险实现对贫困户全覆盖。组建设立各类金融便民服务点449个,贫困村金融服务组织实现全覆盖。六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照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的要求,对居住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区,有搬迁需求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摸底,并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创新投融资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产业培育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相结合,通过分散安置、插花安置、集中安置、商品房安置等方式,2015年,投资2.7亿元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点35个,集中安置675户,商品房安置1284户,搬迁群众1959户10071人。

(四)创新工作机制,组织保障有力。实行驻村帮扶机制,选派县直机关科级优秀干部在扶贫村担任工作队长,定点帮扶,各级联村联户干部轮流驻村,建立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常年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实现了驻村扶贫工作全覆盖。健全督查考核机制,专门督查扶贫攻坚和重大项目建设,要求重大事项直报县委,发现违纪问题直报县纪委,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直报县委组织部,对工作进展缓慢的直报县督查考核组,以减贫结果为导向,确定干部业绩和任用。建立完善脱贫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失职问责制度,对率先实现脱贫目标的,三年内扶持政策、资金投入保持不变;对率先实现整村整乡脱贫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优先推荐提拔重用。

二、全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及创新模式

(一)做实基础工作,是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步推进的前提条件。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扶贫对象精准是其它五个精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贫困底数摸得清,扶贫对象找得准,需求清单列得实,才能使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的扶贫政策,精准聚焦扶贫对象,惠及贫困群众,确保有效脱贫。

(二)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真抓实干,是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全县各级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责,把最优的资源、最强的力量向一线倾斜,各级党政一把手坚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亲自指导督查,带头帮扶最贫困的村、联系最贫困的户,以上率下,分管领导负责各项具体工作落实,抓规划、抓任务、抓进度,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三)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是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题的有效途径。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各项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开展,在“精准”上不断发力,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强化金融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廉洁扶贫,加大惩治和预防扶贫开发中职务犯罪的力度,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四)取得群众支持和拥护,是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期实现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扶贫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力军,只有扶贫导引措施真正取得群众认可,才能全面调动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现状。在通村公路建设中把最后一步路修到群众家门口,道路修到哪里,那里的群众就主动拆房迁坟、挪树让地、全力配合。交通条件的改善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的脱贫致富铺平了康庄大道。

三、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乡镇村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贫困乡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部分项目补助标准低,有的项目还要求县财政配套,全县今年在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4个项目中,缺口资金较大。有的建设项目补助资金拨付不够及时,为确保工程进度,通过银行贷款和工程队垫资的方法先行建设。二是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弱、水平低。村级卫生室设施简陋、设备有限,人员少、待遇低,服务能力差。现有的养老机构数量不足,供养能力弱,维修或改扩建任务重,集中供养难度大。三是特殊原因贫困人群的扶贫任务艰巨。部分贫困人口散居在偏远地带、发展环境差,有的贫困家庭缺乏劳动力和致富技能,有的贫困对象文化素质低、习惯于“等、靠、要”,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部分家庭因病、因残、因学、因婚返贫现象突出,这些人群的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如果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扶贫措施,难以实现脱贫目标。

四、深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深谋实抓全局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和甘肃省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座谈会精神,坚持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任务、最大责任,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夯实扶贫开发的财力支撑,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社会平均富裕程度。要抓好富民产业培育,持续不懈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大胆实践,促使更多群众真脱贫、长久稳定脱贫。

(二)进一步聚集整合资源投入。要用好政策机遇,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加大水利、电力、金融等行业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凝聚各方面的资源力量,确保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解决贫困乡村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现实问题,积蓄发展后劲,夯实脱贫基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做好科技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文化扶贫等工作,弥补短板,扩大覆盖,不断提升均等化水平。

(三)进一步创新提升工作水平。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吃透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各项政策,增强运用政策和转化政策的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在扶贫机制上创新,在工作模式上探索,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推广好经验,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强化扶贫工作责任,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群众意愿。进一步深入剖析贫困人群致贫原因,科学合理分类,靶向施策,确保“精确滴灌”,研究制定帮扶特殊原因致贫、返贫的贫困人群的脱贫办法,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加快脱贫致富的热情,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发挥精准效应。

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题询问征集的问题。

渭源县人大常委会

2016年5月16日


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题询问征集的问题


一、如何解决好“扶持谁”,确保扶贫对象精准的问题。

二、如何解决好“谁去扶”,帮扶主体责任怎样落实到位的问题。

三、如何解决好“怎样扶”,确保制定的脱贫计划切合帮扶对象实际,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及早实现脱贫致富的问题。

四、如何提高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一支良好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的问题。

五、如何发展村级支柱产业,引导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加强辐射带动,增加致富动力的问题。

六、如何解决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确保工程质量的问题。

七、怎样解决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差、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八、如何全面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丰富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

九、如何改善贫困村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问题。

十、如何解决部分家庭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婚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问题。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渭源县人大常委会 联系电话:0932-4132335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陇ICP备17001000号-1

甘公网安备62112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