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渭源县人大    今天是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县情概况

渭源县自然地理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5日 点击数:57504

 

渭源县自然地理

(一)水文观测

定西水文资源勘测局渭源水文站在锹峪峡口、五竹池沟、年家寨,清源马家窑,设有4个雨量观测站。日常观测河是渭河上游的支流清源河,流域面积138平方公里。定点调查河段为秦祁河下堡子河段、唐家河阳坡河段、锹峪河伊家庄河段、莲峰河莲峰河段、南岔河莲峰河段。实测最高水位1989.54米,最大流量164立方米/秒,最大流速5.88/秒,最大水深1.83米,均发生在199661。实测最大含沙量311千克/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517毫米,年平均气温5.7℃,年蒸发量(19862007年)平均为1326.8毫米,全年无霜期154天。

(二)水 系

渭源县境内分布着大小13条河流。以中部半阴坡、鸟鼠山脉为分水岭,由南向北将全县分为两半,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流域面积10 2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9.8%;岭西河流为洮河水系,流域面积860.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1.68%。两水系的主要河流全流程328.15公里。一级沟道1900米,总流程2227.8公里;二级沟道4479条,总流程2903.95公里。两大水系年径流总量2.135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量2.083亿立方米(地表水1.861亿立方米,地下水2 222万立方米),入境水量52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747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两大水系的主要河流是:

渭河水系

渭河(禹河) 发源于渭源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鸟鼠山,因史书有大禹导渭于鸟鼠同穴山的记载,故称禹河。其流经区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河水含沙量较大,成为浊河,又称浊源河。本县注入的主要河流有清源河、唐家河、锹峪河、莲峰河等,至三河口流入陇西境内,在渭源境内全长28公里。正常流量0.3立方米/秒~0.5立方米/秒,洪流量为50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33万亩。

清源河 发源于豁豁山南坡,至峡口汇入的支流有池沟河、红沟河、清水河、年家寨河,流经五竹、清源两镇的10余个村,至县城东书院庄与渭河(浊源河)汇集,全长29公里。上游植被良好,河水常清,流域面积为138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1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修有清丰、永丰、南丰灌渠,灌溉面积1.55万亩,上游建有蓄水量745万立方米的峡口水库。

锹峪河 发源于南部牛岭山(海拔3086米),经锹峪、清源、路园三乡镇的9个村,至城东5公里处的河口村入渭河,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常流量0.2立方米/秒,洪流量123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建有峪丰渠及截引工程1处,灌溉面积4300亩。

蒲川河 发源于县南部的钻天崖,经蒲川乡(后并入莲峰镇)的7个村,至莲峰镇李家河东入莲峰河,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86平方公里,常流量0.2立方米/秒,洪流量10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建有蓄水量500万立方米的石门水库,和平、幸福灌渠,1处截引工程,灌溉面积1万亩。

莲峰河 发源于莲峰镇西南的五嘴崖,流经莲峰、路园两镇的8个村,至三河口入渭河,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100立方米/秒,枯流量0.2立方米/秒。建有3条灌溉渠道,可灌溉面积7840亩。

秦祁河 发源于临洮东部胡麻岭南麓,经秦祁、北寨两个乡镇的40个村庄,至陇西县何家沟口入渭河。在渭源县境内长24公里,流域面积470平方公里。其常流量0.63立方米/秒,洪流量245立方米/秒,枯流量0.01立方米/秒。为季节性多泥沙河流。

唐家河  发源于新寨镇的豹子湾,流经新寨、七圣(后并入清源镇)两个乡镇的10余个村庄,于县城东阳坡磨村汇入渭河,全长24公里,流域面积118.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05万立方米,常流量0.03立方米/秒,洪流量200立方米/秒,枯流量0.01立方米/秒。

洮河水系

漫坝河  发源于露骨山附近的分水岭。汇入的较大支流有小南川河、田家河。流经会川、上湾两个乡镇的14个村,至陈家嘴村入临洮县,由磨滩汇入洮河。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465平方公里,常流量0.5立方米/秒,洪流量30立方米/秒~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修有渠道3条、提灌8处,灌溉面积6000余亩。

庆坪河 发源于祁家庙乡烟雾沟牛头山,古称滥水。经祁家庙、庆坪两个乡7个村入临洮县境。在渭源县境内长17公里,流域面积181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30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曾建有王家川小型水库1座,后被洪水冲毁。

小南川河 发源于太白山水岔中,经杨庄(后并入会川镇)、会川两个乡镇的6个村入漫坝河。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30立方米/秒~7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沿河曾有旧式水磨,灌溉面积1千亩。

田家河 发源于中路沟索爷林,经田家河乡的元古堆、柏木滩、新集3个村,到松树沟入漫坝河。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96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沿河曾有旧式水磨21盘,灌溉面积390亩。

宗丹河 发源于西关山唐尕沟。经麻家集镇宗丹、乔家滩、漆家沟、麻家集、毗达5个村入临洮县境内。在本县境内长15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建有水渠1条,灌溉面积200余亩。

磨沟峡河 发源于辛红洞沟。经峡城乡的杨家大庄村至磨沟口入洮河。全长21.5公里,流域面积91平方公里,常流量0.3立方米/秒,洪流量50立方米/秒,枯流量0.1立方米/秒。建有水渠1条,灌溉面积200亩。

(三)山脉

渭源县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部和西秦岭山地交汇区,形成山脉纵横为主的地貌特征。境内山脉属西秦岭山脉西延部分,主要可分为三级。

一级山脉 从东南部旗杆山起,向西北环绕延伸,形成山脉主体。依次为旗杆山(海拔2885米)、马面山(海拔3189米)、钻天崖(海拔3281米)、露骨山(海拔3941米)、豁豁山(海拔3495米)、太白山(海拔3222米)、花岩梁(海拔3216米)、南屏山(海拔3126米)等8座大山,全长56公里。这组山脉中部又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豁豁山、太白山、黑沟山、牛头山(海拔2452米)、鸟鼠山(海拔2423米)、关山、一杆旗山,向北经庆坪乡清泉梁(海拔2476米)、新寨镇姚集梁、堡子梁、大殿梁出境入临洮,接十八盘山和岳麓山。在渭源境内全长50多公里。这段山脉古称鸟鼠山系,又称关山山脉,是洮河和渭河的天然分水岭。

二级山脉 二级山脉大致分为3条:一条从北部木儿岭起向东南延伸,经新寨镇吴家豁岘(海拔2534米)、大坪山、黄家梁、大嘴、王家山、峪岭(海拔2543米),进入陇西境,是唐家河与秦祁河的分水岭;一条是西北部山脉,从半阴坡起,向北延伸,经后沟梁、西山、红豁岘、麻布坡,折转向东北入上湾尖山、祁家庙封神山,至庆坪乡境出县界;一条是西南山脉,从花岩梁起,向北延伸,经八盘梁、索爷林、堡子梁、朱堤至松树沟与漫坝河汇流处,为松树沟水系和大南川、漫坝河水系分水岭。

三级山脉 在境内分布很广,主要的山梁有20条。其中北部秦祁河流域10条,渭河流域6条,漫坝河、松树沟河、宗丹河、磨沟峡河等水系的山梁4条。

名胜山峰

各山脉主要名胜山峰有:

鸟鼠山 又名鸟鼠同穴山、青雀山,系一级山脉鸟鼠山系上段,距县城西南8公里,东经104°07′,北纬35°08′,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公里,海拔2423米。为渭河发源地,有品字泉、禹王庙等。

首阳山 系三级山脉,从钻天崖起,延伸5公里处,距县城东南34公里,东经104°14′,北纬35°01′,山势南高北低,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宽1.5公里,主峰海拔2391米。山体由花岗岩和灰岩组成,表层黄土覆盖。山麓为针阔混交林,有伯夷、叔齐庙及坟墓、墓碑等。

莲峰山 又名马鹿山、马武山,位于一级山脉旗杆山支脉5公里处,距县城东南34公里,东经104°14′,北纬34°59′。东至下寨,西至古迹坪,南至天池坪,北至何家湾。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9公里,面积约39平方公里。属西秦岭山系支脉,主峰海拔2421米。主要由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后五台、皇洞、石家庵、老君山九峰组成,诸峰兀立,状若莲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南横山 主峰壑壑山,位于渭源县城西南25公里,东经104°04′,北纬34°58′,东至网子厂,西至池沟,南至黄香沟甘川公路,北至年家寨,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属锹峪、五竹两乡镇管辖。主峰海拔3495米,周围大小21座山峰,平均海拔3147.9米。该山南陡北缓,山势险要,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水源丰富。山间池沟、大岘沟、红沟为清源河源头,锹峪峡为锹峪河源头,解板沟为蒲川河发源地。整个山区植被覆盖,面积33平方公里,主要植物有松、桦、杨、柳和灌木等。野生动物有豹、獐、鹿、野猪等。该山属西秦岭山系,东西走向。与太白山、钻天崖形成渭源县西南之天然屏障。

钻天崖 位于渭源县城西南22公里,东经104°09′,北纬34°57′,南至漳县车场,北至锹峪乡网子厂,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8公里,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281.9米,周围由11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3004.6米。钻天崖、五咀崖、大山,三峰兀突屹立,莲峰河发源于此。属西秦岭山系,东西走向。钻天崖是渭源县与漳县的交界之地。群峰连绵,山高峰险,坡陡难攀,草木茂盛,植被覆盖面积约13平方公里,主要有桦、杨、山柳、灌木等植物。

太白山 为中部一级山脉之首,位于渭源县城西南24公里处,东经104°21′,北纬34°59′,东至池沟,西至口子门,南至黄香沟,北至王家庄,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8公里,面积约3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222米,周围由大小13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3094.7米。该山山峰耸立,峭拔峻险,南陡北缓,地形复杂,为小南川河发源地。植被覆盖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主要植物有白桦、山杨、高山柳和其它灌木等。野生动物有麝、狐、鹿、狼等。

露骨山 位于南部一级山脉中部,距县城35公里,东经104°03′,北纬34°53′,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渭源县境内2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941米,系定西市最高点,平均海拔3529米。全部为石质山体,水源丰富,是漫坝河的发源地。海拔3500米以下植被良好,主要植物有桦、杨、黄尖柳、杜鹃等灌木、绣线菊及野生中药材;海拔3500米以上主要植物有苔草、沙草、冬青、地衣等。野生动物有豹子、野猪、鹿、獐等。

南屏山 一级山脉西段,位于县城西南55公里处,东经103°18′,北纬35°03′,东至桦连沟,西至洮河,南至峡城磊滩,北至麻家集宗丹沟,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4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126.9米,平均海拔2714.6米。该山层峦叠嶂,岩石裸露,峭拔峻险。主峰左右诸峰成一条陡峭山脊,形似屏风。山区植被良好,覆盖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要植物有华山松、杉白桦、山杨、灌木等。野生动物有獐、鹿、狼、狐、石羊等。

五竹寺 又名秀峰山,为一级山脉中段槽眼湾(毛家坡西)支脉,山岭从西至东,全长20公里,于5公里处为五竹寺,17公里处为老君山(在县城南)。

牧儿山 系一级山脉,八盘梁东支15公里处,距县城西南35公里,东经103°56′,北纬35°06′,海拔2748米,在会川镇西。

高石崖 八盘梁西支,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东经103°54′,北纬35°05′,海拔2517米,山势雄伟。

(四)地 貌

渭源县位于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南边缘的洮河、渭河分水岭和西秦岭北坡区。境内有洮、渭两大水系。全县平均沟壑密度2.63公里/平方公里。地势大致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复杂,有山梁、沟谷、川台地。按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带: 

北部黄土梁峁沟谷地带

该区位于陇西台地黄土高原的西缘地带,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北地区,包括大安、北寨、秦祁、新寨、庆坪的全部及路园、清源、庆坪的部分地区。海拔19802600米,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3.49%。区内冲刷严重,横槽剥蚀、切割,主要地形为梁、峁、沟壑。地形特征是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沟深坡陡、沟梁相间,其方向大体一致,以河流方向为梁的走向。梁的大小差异很大,大者几十公里,小者百米左右。梁顶宽度10米~20米,坡度5°~15°,梁坡坡度10°~35°,梁间相对高度多在100米~250米,梁坡脚与河道之间形成宽度不等的沟台地,面积甚小,最大的有秦祁河流域的北寨河谷川台地,区内主要河流有秦祁河,河长30公里;大安河,河长15公里;唐家河,河长24公里;东峪沟,河长29公里。这些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天晴干涸无水,雨季发生洪流。区内气候干旱,属温凉半干旱类型,植被稀少,森林覆盖度2.35%,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中部浅山沟谷川台地带 

该区位于渭源县中部的渭河及西南部的漫坝河两大流域的部分河谷地带及低山地区,包括清源、路园、莲峰、锹峪、五竹、田家河、会川、麻家集、峡城、上湾、祁家庙、庆坪等乡镇,海拔在1500米~2700米之间,占全县总面积的37.8%。区内主要为低山梁峁、沟谷、川道、坪(台)地,山体大多为南北走向,沟谷交错,坡度较缓。侵蚀模数为509/平方公里。渭河河谷及其支流清源河、锹峪河、蒲川河、莲峰河流域形成发育不同的串球状河谷盆地,下游路园一带宽达5公里左右,上游狭窄。一级阶地宽度100米左右,横坡0.5°~1°,纵坡5‰~10‰;二级阶地宽约0.3公里~1公里。漫坝河谷地带在会川附近最宽处约3公里,境内全长48公里,一、二级阶地发育,三、四级阶地零星分布。区内雨量适中,气候冷凉,大部地区属温凉半湿润气候特征,植被较好,森林覆盖度6.5%,草场覆盖度80%以上。

南部土石山地带 

属西秦岭山脉西延部分,为中高山地带,海拔25003500米左右,最高峰露骨山达3941米。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8.71%。境内从东到西坐落着旗杆山、马面山、钻天崖、露骨山、壑壑山、太白山、花岩梁、南屏山等八座大山,形成西南山体主峰,全长56公里,平均宽度9公里左右。主峰顶呈棱状,山坡陡峻,沟谷狭窄,多呈“V”字型,切割深度达400米~600米,由于多次褶皱断裂上升和侵蚀切割,往往形成独立山峰。境内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气候阴湿寒冷,属寒冷湿润气候类型;植被良好,林草覆盖度90%以上。大部分沟谷清溪常流,是理想的林牧业之地。

(五)地 质

渭源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岭地槽西端交汇地带,属多回旋构造运动山地。以渭河为界,分为南北不同的两大地质构造类型。

渭河以南在构造上属西秦岭褶皱系,经过二迭纪末期的海西宁造山运动和泥盆纪末昆仑运动褶皱成山,后经喜马拉雅山多次造山轮回运动影响,褶皱多次断裂上升。第三纪以来南部山区不断隆起,上升,并经受切割侵蚀,形成高低悬殊,山峦起伏,山体陡峻,基岩裸露的地表状态。其基岩主要为巨厚砾岩的老第三系地层,在会川、锹峪一带可见分布,呈一套暗红色、浅红色层至巨厚层砾岩、含砾砂岩、含砾沙质泥岩,为古生代地层岩性,以灰岩、砂岩及板岩为主。更新纪地层构造在麻家集一带裸露可见,岩性为褐红色、桔红色砾岩,厚层钙质胶结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少量砂岩、石英岩等。峡城地区地层构造岩性为一套桔红色砾岩、砂岩、砂质泥岩3层地层,底部为砂岩、砾岩,向上变细为含砾泥质岩、泥质夹砂岩。白垩系地层在清源、庆坪、会川一带分布最广,约为800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套紫红色砂岩、页岩、泥岩及砾岩、砂砾岩组成,夹有大量灰白色、灰色砂岩、砂砾岩及泥岩。区内地形主要是由白垩系、新第三系红色地层构成的山地丘陵。三迭纪地层仅表露于黄香沟、车厂、大岘沟、黄香沟牧场一带,岩性依次为碎屑夹砂泥质碳酸岩、深灰色钙质页岩、夹灰色泥质灰岩、粉红色和浅红色厚层灰岩、深灰色鱼状灰岩夹硅质砾状灰岩、深灰色页岩夹厚层中粒砂岩。

渭河以北在构造上属鄂尔多斯台地,是祁连褶皱系与西秦岭褶皱系的交接地段,在中生代和新生代陷落为陇中内陆盆地,沉积了厚逾千米的甘肃红层,经喜马拉雅期陇山运动而隆起。第三纪红色砂土质泥岩、红色砂砾岩在沟谷山坡外露可见。第四纪中晚期堆积了厚层老黄土及午城黄土,中更新纪时期堆积形成了离石黄土,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离石黄土下部,以红棕色埋藏土及风化层相间;晚期为离石黄土上部,是红棕埋藏层和黄色土的交错层,到上更新纪就堆积形成了马兰黄土,于中更新纪晚期的离石黄土红层之上。第四纪黄土在区内甚为发育,分布很广,沿渭河河谷阶地堆积。此外在南部会川罗家磨、杨庄一带分布有中更新纪构造,岩性为砂砾卵石层,上部为亚砂土。另有一漂砾卵石为主的冰川泥砾。上更新纪地层构造分布很广,主要为黄土和次生黄土、砂、砾,按其成因类型分为风成和冲积两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渭源县人大常委会 联系电话:0932-4132335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陇ICP备17001000号-1

甘公网安备62112302000061号